找到相关内容35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宗教概说》(1)

    的教化,归入正法。   为佛陀入灭前,最后受教诫得道的弟子。得道之时,年已百二十岁,聪明多智,闻佛说圣道,即于其夜出家受戒,净修梵行。入夜未久,即成阿罗汉,并于佛陀之前先取灭度。   指五种学艺,为...宗教之一——佛教;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,他具足智德、断德、恩德,是功行圆满的觉者;他所宣说的三法印、四圣谛、正道等教义,及因果、业力、缘起等,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,可以引导我们转迷成悟,离苦得乐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5551951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2)

    烦恼永断,证得涅槃的圣贤境界,因此又称“圣道”。正道又如船筏,可使众生从“迷界”的此岸渡到“悟界”的彼岸,因此又称为“道船”、“筏”。   正道为佛陀成道后初转法轮时所说,其后陆续说四念处□...正道之一。即思考真实的道理,也就是远离贪欲、瞋恚、害念等邪思,而对无贪、无瞋、不害等生起思,称为正思惟。   □又作谛意,为正道之一。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,称为正念。净土宗则谓,面临诸种遭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3)

    村元)、《南传佛教史》(净海)。   对佛教的流传、演变与发展,有了客观的认知后,便可以开始深入经藏,专研法义。经论的研读,应从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《阿含经》着手。先读《杂阿含经》四圣谛、圣道、十二...是众生最大的烦恼,也是轮回的根本,更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,包含老、病,在人生“苦”□之中即占了一半。佛法教我们要认识生死,就是要我们改变消极的的看法,透过修持,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死,处理生死,乃至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8.html
  • 三藏结集

    尊者即升高座告诸比丘说:“我现在自己宣说论藏,明显所了义,所谓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圣道分、四无畏、四无碍解、四沙门果、四法句、无诤、愿智以及边际定、空无相、无愿、杂修诸定、...佛陀,这难道不是过失?”阿难说:“我取水时,正好脚拘陀河有五百乘车渡河,无有清水可得,所以不是我的过咎。”尊者回道:“此正是你的过失,当时为何不仰钵向空,诸天人自会注入功德水于钵中。此是第五过,可再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753036.html
  • 分别与无分别

    rdquo;。由‘无分别’的正见,随顺缘起,如法修习圣道,作证惑、业、苦尽,验证由无明、分别引起有漏、有取的成分断除干净,就是涅槃──‘无分别法’。 ...了解分别中,引导趣入,这就是佛的伟大,不可思议的方便![32]   今引用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所开示法门:六度、四念住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圣道支、止观、佛法僧三随念等等,为庄严净土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25383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无我观

    灭道迹,谓圣道:正见、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,如是五蕴灭道迹如实知。   (五)观察于五蕴爱味,皆由攀缘于色等五蕴而生爱喜、乐著、故色因缘生喜乐,是名色味,乃至受、想、行、识...舍受,亦由众多因缘、条件和合而成,也是不断地生灭变化之中,这些生灭变化的现象就落入行苦。如果具体地总括来说包括有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求不得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及五蕴炽盛苦。所以其实佛教所说...

    陈琼璀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95460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处观

    法调伏欲贪,断欲贪,越欲贪,名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离。   (七) 云何世间灭道迹?谓圣道:正见、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   如是于六入处、六入处集、灭、味、患、...印顺法师依据《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及《瑜伽师地论》的资料,及参考20卷本的《别译杂阿含经》及南传《相应部》后,经整理及修正的组织编排为:五阴诵第一、六入处诵第二、杂因诵第三、道品诵第四、众诵第五、...

    陈琼璀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754617.html
  • 印顺导师止观开示之特色── 吕胜强 美东同净兰若

    释尊依正道而现等正觉,为弟子们宣说,弟子依法修行,正道也就出现于弟子心中。从佛心而转入弟子心中,所以名为转法轮;法轮是以圣道为体的(《华雨集第二册》p.21)   ── 印顺导师止观开示之特色...mdash;戒、定、慧次第   中道--圣道,是修学的圣道内容,也表示了道的修学次第。归纳圣道为三学:戒、心、慧。依三学来说:正见、正思惟是慧;正语、正业、正命是戒;正念、正定是心,心是定的异名;正精进...

    吕胜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654795.html
  • 阿含经讲义

    由二六?六至二七之终了)  (17)圣道(由二八?一至一九?三)  (18)安那般那念(由二九?四至一六)  (19)三学(由二九?一七至三○?三)  (20)四不坏净(由三○?四至二六)  (21...。在部派佛教时代,就佛陀之“塔婆”(Stupa)而有种种论议,可以想见他们的经济生活状况。依长阿含之“游行经”所说,佛陀入灭之时,诸国之代表来求佛骨。不久建立了收藏佛舍利之塔与瓶塔、炭塔、发塔。尔后...

    安井广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155316.html
  • 三教平心论

    自生。亦不从他生。不共。不无因。是故说无生绝百非。通达无量无边法门。善入无量无边三昧。成就五根五力。具足三达三明。圆显四智三身。超证六通五眼。得四无碍辩而演说无穷。入四如意分而神通自在。胜处解脱常得现前。四无畏四摄法受用无尽。圣道支十八不共法。不与三乘同等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庄严微妙法身。过去尘沙劫未来尘沙劫无不洞见。现在尘沙界众生尘沙心无不了知。圆明十号之尊。超出三界之上。是为一切种智。是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3155866.html